
探讨梅州地区不同年龄段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
回顾性分析453例于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诊治的初发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未成年组(<18岁)、成年组(18~49岁)和老年组(≥50岁),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
453例SLE患者中未成年患者73例(16.1%)、成年患者317例(70.0%),老年患者63例(13.9%)。发热、皮疹、关节炎、肾脏损害和贫血为SLE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未成年SLE患者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和老年SLE患者(χ2=6.197,P=0.013;χ2=6.291,P=0.012);与老年SLE患者相比较,未成年和成年SLE患者皮疹、脱发、肝脾淋巴结肿大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更高(χ2=10.525,P=0.005;χ2=9.951,P=0.007;χ2=11.883 ,P=0.003和χ2=12.195 ,P=0.002);未成年SLE患者浆膜炎的发生率低于成年和老年SLE患者(χ2=23.527,P<0.001)。贫血是SLE患者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表现,成年SLE患者血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成年SLE患者(χ2=10.048,P=0.002)。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老年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低于未成年和成年SLE患者(χ2=9.612,P=0.008);其血清抗SSA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未成年SLE患者(χ2=7.699,P=0.006)。SLE患者疾病活动以中度最为常见,未成年SLE患者总体SLEDAI评分高于成年和老年SLE患者(χ2=8.217,P<0.001),且其重度疾病活动的比例高于成年和老年SLE患者(χ2=13.320,P=0.001)。
发病年龄影响SLE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点和疾病活动,未成年SLE患者发病初即可出现多系统损害,疾病活动更严重,需更积极治疗。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及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临床特征,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以育龄期女性多见。不同年龄发病的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点存在差异,青少年SLE患者起病较急,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且死亡率较高[1],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SLE患者起病较隐匿,但同样可出多脏器损害,预后较差[2]。为探讨梅州地区不同年龄段发病的SLE患者的临床特点,现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初发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初发SLE患者453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13例,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9~77岁,平均(33.29±14.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同时排除存在以下疾病者:同时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等。
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指标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根据SLE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分为3组,年龄<18岁的为未成年组(juvenile-onset SLE,JSLE),年龄18~49岁的为成年组(adult-onset SLE,ASLE),年龄≥50岁的为老年组(late-onset SLE,LSLE )。根据2000年修订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 )对所有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进行评分。
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补体、自身抗体等。血常规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CD1700血球分析仪检测,根据血常规结果,男性血红蛋白(Hb)<120 g/L、女性血红蛋白(Hb)<110 g/L判定为贫血;白细胞(WBC)计数<4.0×109/L判定为WBC减少;血小板(PLT)计数<100×109/L判定为PLT减少。红细胞沉降率采用意大利ALIFAX公司的ALIFAX-TEST1自动化血沉仪(购自)检测,正常参考值:女性0~15 mm/1 h,男性0~20 mm/1 h。补体C3、C4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使用美国Beckman公司Image免疫分析仪,试剂为Beckman公司配套试剂,C3的参考值为0.9~1.8 g/L,C4的参考值为0.1~0.4 g/L。血清抗核体抗体(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双链DNA (ds-DNA)抗体、ANCA抗体、抗核抗体谱(ANAs)包括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采用欧蒙印迹法,试剂均购自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公司,ANA≥1∶100为阳性,ds-DNA抗体、ANCA、ANA检测结果阳性为异常;抗心磷脂抗体(AC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试剂购自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公司,检测结果阳性为异常,荧光显微镜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3例SLE患者中ASLE 317例(70.0%),其次为JSLE 73例(16.1%)和LSLE 63例(13.9%),3组患者均以女性为主,JSLE患者中女性67例,男性6例,ASLE患者中女性293例,男性24例,LSLE患者中女性53例,男性10例。3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LE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肾脏损害和浆膜炎,其中JSLE患者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SLE和L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7,P=0.013;χ2=6.291,P=0.012);与LSLE患者相比较,JSLE和ASLE患者皮疹、脱发、肝脾淋巴结肿大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5,P=0.005;χ2=9.951,P=0.007;χ2=11.883,P=0.003;χ2=12.195,P=0.002);JSLE患者浆膜炎的发生率低于ASLE和L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2,P<0.001;χ2=6.010,P=0.014);JSLE患者胸膜炎的发生率低于A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4,P=0.001)。见表1。

3组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例,(%)]
3组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发热 | 皮疹 | 光过敏 | 脱发 | 口腔溃疡 | 关节炎 | 雷诺现象 | 肝脾淋巴结肿大 |
---|---|---|---|---|---|---|---|---|---|
JSLE组 | 73 | 35(47.9) | 47(64.4) | 19(26.0) | 21(28.8) | 10(13.7) | 40(54.8) | 11(15.1) | 25(34.2) |
ASLE组 | 317 | 103(32.5) | 164(51.7) | 82(25.9) | 89(28.1) | 63(19.9) | 206(65.0) | 47(14.8) | 88(27.8) |
LSLE组 | 63 | 17(27.0) | 23(36.5) | 8(12.7) | 6(9.5) | 9(14.3) | 41(65.1) | 6(9.5) | 6(9.5) |
χ2值 | 7.995 | 10.525 | 5.172 | 9.951 | 2.245 | 2.747 | 1.282 | 11.883 | |
P值 | 0.018 | 0.005 | 0.075 | 0.007 | 0.325 | 0.253 | 0.527 | 0.003 |
组别 | 例数 | 浆膜炎 | 心包炎 | 胸膜炎 | 心脏损害 | 肺损害 | 肾损害 | 消化系统损害 | 神经系统损害 |
---|---|---|---|---|---|---|---|---|---|
JSLE组 | 73 | 14(19.2) | 6(8.2) | 8(11.0) | 13(17.8) | 5(6.8) | 48(65.8) | 15(20.5) | 5(6.8) |
ASLE组 | 317 | 158(49.8) | 61(19.2) | 97(30.6) | 66(20.8) | 27(8.5) | 223(70.3) | 55(17.4) | 11(3.5) |
LSLE组 | 63 | 24(38.1) | 10(15.9) | 14(22.2) | 10(15.9) | 9(14.3) | 30(47.6) | 6(9.5) | 6(9.5) |
χ2值 | 23.527 | 5.176 | 12.436 | 1.001 | 2.637 | 12.195 | 3.192 | 4.916 | |
P值 | 0.000 | 0.075 | 0.002 | 0.606 | 0.268 | 0.002 | 0.203 | 0.086 |
贫血为SLE患者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表现,3组患者间的贫血发病率相近,ASLE患者血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高于J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8,P=0.002)。血清自身抗体检查结果显示,L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低于JSLE和A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2,P=0.008 );其血清抗SSA抗体的阳性率高于J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9,P=0.006)。见表2。

3组SLE患者的实验室结果比较[例,(%)]
3组SLE患者的实验室结果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实验室指标 | |||||
---|---|---|---|---|---|---|---|
贫血 | 白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少 |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 补体C3下降 | 补体C4下降 | ||
JSLE组 | 73 | 54(74.0) | 15(20.5) | 20(27.4) | 54(74.0) | 61(83.6) | 45(61.6) |
ASLE组 | 317 | 255(80.4) | 128(40.4) | 72(22.7) | 246(77.6) | 276(87.1) | 171(53.9) |
LSLE组 | 63 | 45(71.4) | 18(28.6) | 15(23.8) | 42(66.7) | 56(88.9) | 33(52.4) |
χ2值 | 3.387 | 11.737 | 0.723 | 3.507 | 0.924 | 1.619 | |
P值 | 0.184 | 0.003 | 0.697 | 0.173 | 0.630 | 0.445 |
组别 | 例数 | 自身抗体阳性率 | |||||||
---|---|---|---|---|---|---|---|---|---|
ANA | dsDNA | Sm | nRNP | SSA | SSB | ANCA | 抗心磷脂抗体 | ||
JSLE组 | 73 | 73(100) | 62(84.9) | 26(35.6) | 31(42.5) | 35(47.9) | 10(13.7) | 6(8.2) | 8(11.0) |
ASLE组 | 317 | 315(99.4) | 262(82.6) | 116(36.6) | 125(39.4) | 191(60.3) | 53(16.7) | 21(6.6) | 47(14.8) |
LSLE组 | 63 | 62(98.4) | 42(66.7) | 14(22.2) | 18(28.6) | 45(71.4) | 16(25.4) | 5(8.0) | 7(11.1) |
χ2值 | 1.311 | 9.612 | 4.861 | 3.225 | 8.308 | 3.594 | 0.315 | 1.162 | |
P值 | 0.519 | 0.008 | 0.088 | 0.199 | 0.016 | 0.166 | 0.854 | 0.559 |
3组SLE患者的SLEDAI评分相比较,JSLE患者总体SLEDAI评分高于ASLE和L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7,P<0.001);在SLEDAI评分对病情判断中,3组患者疾病活动均以中度为主,而JSLE患者重度疾病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ASLE和L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0,P=0.001),见表3。

3组SLE患者疾病活动的比较
3组SLE患者疾病活动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SLEDAI积分(分, ![]() | 病情判断[例,(%)] | ||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
JSLE组 | 73 | 11.16±3.66 | 12(16.4) | 33(45.2) | 28(38.3) |
ASLE组 | 317 | 9.75±3.82 | 83(26.2) | 174(54.9) | 60(18.9) |
LSLE组 | 63 | 8.59±3.32 | 18(28.6) | 33(52.4) | 12(19.0) |
F/χ2值 | 8.217 | 3.524 | 2.244 | 13.320 | |
P值 | <0.001 | 0.172 | 0.326 | 0.001 |
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发病年龄影响SLE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点、脏器损害和死亡率[3]。Amaral等[4]研究发现,SLE的疾病预后因发病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最近报道[5]与ASLE相比,多系统损害、狼疮肾炎在JSLE更常见。LSLE患者出现主要脏器受累如肾脏、心肺、神经系统、消化道系统、血液系统等的发生率较低[6]。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热、皮疹、关节炎、肾脏损害和浆膜炎为SLE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JSLE患者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SLE和LSLE患者,这与国内外报道[3,6]相同。皮疹的发生率在JSLE患者最高,这与国内外学者[6,7]研究结果相同;LSLE患者皮疹的发生率低于JSLE和ASLE患者,但皮肤光过敏的发生率在3组患者间不存在差异,这与国外报道[3,7]存在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脱发更常见于JSLE和ASLE患者,这与国内外报道[3,6]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浆膜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在不同发病年龄的SLE患者间存在差异,JSLE患者浆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SLE和LSLE患者,其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高于ASLE和LSLE患者,这与国外报道[3]不同。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研究发现中国人群SLE患者与国外SLE患者临床表现存在不少差异[8],这些差异可能与种族不同相关[9]。
肾脏是SLE最常累及的脏器之一,肾脏病变与SLE的预后密切相关。发病年龄越早,肾脏受累的概率越大,JSLE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SLE和LSLE患者[3],且其肾脏病变更严重[10]。国内台湾学者[11]通过研究4 353例SLE患者发现,SLE患者的死亡率和肾脏病变因发病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JSLE患者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和发生终末期肾病的危险性高于ASLE和LSLE患者;而国内也有学者报道[6]发病年龄不同的SLE患者,其重要脏器受累的发生率不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JSLE患者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与ASLE患者的相近,LSLE患者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JSLE和ASLE患者,这与国内外报道[3,6,11]存在差异。肾脏病变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SLEDAI评分被认为是肾脏病变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12]。与无肾脏损害的SLE患者相比较,狼疮肾炎患者的SLEDAI评分更高[13]。本研究发现JSLE患者的SLEDAI评分明显高于ASLE和LSLE患者,其重度疾病活动的比例同样明显高于ASLE和LSLE患者,提示JSLE疾病活动趋向于更严重,这与国内外报道[3,6]相同,这可解释狼疮肾炎是JSLE患者在发病初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其肾脏病变更严重。
血液学异常是SLE发病初期和病程中最常见的系统损害表现之一,国外报道SLE患者血液学异常的发生率为82.7%[14],国内报道为79.1%[15]。血液系统损害在JSLE患者更常见[14]。本研究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液学异常以贫血最为常见,其次是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这与国内外报道[3,6,14]相一致,3组SLE患者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相近,这与国内报道[6]相同,而国外报道[3]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在JSLE患者中发生率更高。血液学异常与脏器损害存在一定相关性[14],贫血与肾脏病变相关[14],狼疮肾炎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受损是贫血原因之一。白细胞减少症与口腔溃疡、脱发相关[14],本研究发现ASLE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JSLE和LSLE患者,但3组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率相近,JSLE和ASLE患者脱发的发生率相近,这与国外报道[3]不同。血液学异常与多系统受累的相关性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是SLE的血清学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J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最高,L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JSLE和ASLE患者,关于不同发病年龄段的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国内外报道[3,4,6]并不一致。血清抗ds-DNA抗体与多种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与肾脏损害、浆膜炎、血液系统损害和皮肤光过敏关联性较强[16],高滴度抗ds-DNA抗体与狼疮肾炎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7];血清抗ds-DNA抗体与SLEDAI密切相关[18],本研究结果显示J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和SLEDAI评分均为3组患者中最高,这与Livingston等[19]报道相一致;这可解释JSLE患者发病初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疾病活动更严重。JSLE患者血清抗Sm抗体阳性率高于ASLE和LSLE患者[3,6,11],而本研究未发现3组SLE患者血清抗Sm抗体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抗SSA抗体与皮肤光过敏、血液系统损害相关[16],本研究发现LSLE患者的血清抗SSA抗体阳性率最高,但皮肤光过敏、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在3组患者间并无差异。关于血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的研究,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受种族、研究样本、检测方法等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发病年龄影响SLE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特点和疾病活动,JSLE患者发病初即可出现多系统损害,疾病活动更严重,需要更积极治疗,以尽快缓解病情,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