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肺动脉高压治疗过程中抗凝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国际呼吸杂志, 2016,36(24) : 1914-19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6.24.019
摘要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有研究表明原位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紊乱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但目前关于抗凝药物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始终无统一的结论,本文就肺动脉高压治疗过程中应用抗凝药物的病理学和生理学基础及目前抗凝药物在肺动脉高压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引用本文: 温林芳, 李晓云, 刘双. 肺动脉高压治疗过程中抗凝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J] . 国际呼吸杂志, 2016, 36(24) : 1914-19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6.24.0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3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8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 mmHg(1 mmHg=0.133 kPa)。随着病程的进展,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逐渐增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及死亡。2009年欧洲发布的PH诊断和治疗指南将PH分为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左心疾病所致PH、肺部疾病或低氧血症所致PH、慢性血栓栓塞性PH、不明原因或混合原因所致的PH五大类。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动脉型PH,即第Ⅰ大类肺高压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抗凝药物的病理学和生理学基础及目前抗凝药物在PH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