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研究现状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35(02) : 119-1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73.2009.02.025
摘要

雄激素性秃发是脱发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它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具有遗传特性的多基因遗传病.第一个发现的雄激素性秃发易感基闪一雄激素受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常染色体上的脱发基因等也与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有关.最近,有学者通过对全基因扫描分析和精确定位,发现了雄激素性秃发新的易感位点-3q26和20p11,为研究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引用本文: 李中明, 范卫新. 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研究现状 [J] .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35( 02 ): 119-1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73.2009.02.02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3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