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膝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knee,CDK)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病,常表现为膝关节过伸、不稳定或下肢异常体位,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综合征,常合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本文报告1例出生即发现左侧膝关节过伸的CDK新生儿,以加强临床对CDK患儿的认识。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患儿女,生后1 h,因"生后发现左膝关节过伸"入院。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母孕期无外伤史及特殊用药史,产前B超未见异常。入院查体:左膝过伸,左侧小腿与大腿反向成角,弹性固定,膝关节皮肤可见褶皱,无肿胀,髌骨可触及,膝关节被动伸展可达45°(图1),左下肢肌力3级;右膝关节正常,右下肢肌力正常。心、肺、腹查体无异常。下肢X线示膝关节骨质清晰,胫骨上端稍向前位移。髋关节彩超未见异常。诊断:先天性左膝关节脱位。生后5 h左右予手法复位后石膏绷带屈膝30°功能位固定,3 d后出院。院外定期随诊,每4周小儿外科门诊调整曲膝角度。2个月后患儿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复查膝关节X片未见异常。1岁1个月患儿可行走,步态正常,负重状态无明显不适。随访至2岁3月龄,预后良好。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knee,CDK)是一种罕见病,发生率约为0.17/10 000,1812年被首次报道[1]。CDK病因不明,主要病理学表现为股四头肌纤维化和前关节囊紧缩、囊上滑囊发育不全及继发性前十字韧带异常[2,3]。约60% CDK伴随多发性先天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等疾病,其中最常伴发的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目前CDK分类多以Curtis和Fisher[3]在1969年制定的CDK 3组分类为准,1型为膝关节过伸,2型为半脱位(胫骨上端相对于股骨远端向前位移),3型为全脱位(胫骨上端位移至股骨头前方的完全脱位)。本例患儿为单侧膝关节半脱位即2型,未伴随其他疾病。
CDK的诊断主要依据生后临床症状及膝关节X线片,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过伸或异常成角,膝关节X线片表现为胫骨上端相对于股骨远端位置异常。本例患儿生后即发现左膝过伸,左侧小腿与大腿反向成角,左下肢X线示胫骨上端稍向前位移,诊断明确。CDK治疗方法多样,多数研究者主张生后早期保守治疗[3,4]。保守治疗主要为膝关节屈伸的手法按摩或按摩配合支具,多数采取复位后屈曲位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还有应用高分子绷带与Pavlik支具治疗[2,3]。研究指出,3月龄前CDK患儿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1%,3~6月龄下降到33%[3]。保守治疗失败、就诊延误和综合征受累是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指征[5]。手术方案包括股四头肌延长术、外固定器治疗、前交叉韧带延长术等。CDK预后与是否合并先天性综合征及就诊时间密切相关,单纯CDK早期经保守治疗预后良好。本例患儿生后即明确诊断,且未合并其他综合征,生后5 h左右即予手法复位及石膏绷带固定,并定期随访,预后良好。
CDK属罕见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病例逐渐增多,建议CDK患儿常规行髋关节彩超筛查,减少CDK合并髋关节脱位漏诊、误诊可能,诊治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合并其他畸形及先天性综合征的表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降低治疗成本,改善患儿预后。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