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支架材料在视网膜细胞移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33(9) : 848-85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9.018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等视网膜变性疾病可造成光感受器丢失,从而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近年来诸多研究致力于研究支架材料在视网膜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支架材料能靶向运输移植细胞,促进细胞的存活、整合和分化,为细胞移植提供良好的平台。移植细胞种类多样,不同的支架材料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理想的支架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薄、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一定的机械强度、柔韧性高、可结合性高。材料的表面修饰可帮助其更好地发挥功能。除了细胞,支架材料也可定向运输物质,如药物等。支架材料在视网膜细胞移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以输送细胞到视网膜下腔的不同支架材料为基础的移植技术的研究成果。

引用本文: 阮佳莉, 钱韶红, 姚静. 支架材料在视网膜细胞移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33(9) : 848-85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5.09.0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73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与光感受器丢失相关的视网膜变性是永久性视力损伤的首要原因,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是导致光感受器丢失的2个常见病因。目前的临床治疗仅能延缓视网膜变性的进展,无法恢复受损的视力。如何将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以再生受损视网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既往采用的直接注射细胞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细胞生存能力、细胞整合和细胞分化等3个方面。利用支架材料为基础的输送系统将细胞移植至视网膜下腔,可克服以上缺陷,在各种视网膜变性模型中,该方法提高了细胞存活率,推动了细胞整合,也促进了细胞分化,由此视网膜组织工程在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前景和潜力。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