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11) : 1038-104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128-00651
摘要
目的

对首诊的干眼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4个临床研究中心连续纳入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141例141眼。所有患者均自行完成中国干眼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和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问卷(DEQS)调查以评估干眼相关症状,患者均接受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无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以评估干眼相关体征,评估受检眼干眼症状与体征之间的关联;根据有无角膜荧光素染色将受检眼分为角膜染色阳性组和角膜染色阴性组,采用各问卷评分方法评估两个组受检眼干眼症状情况。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将受检眼分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组、蒸发过强型干眼组、混合型干眼组和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组,比较组间受检眼干眼相关体征的差别。

结果

受检眼中国干眼问卷总评分为12.00(7.00,16.00)分,OSDI问卷总评分为25.00(17.50,36.93)分,DEQS问卷总评分为32.02(15.77,52.34)分。最常见的症状是受检眼中有眼干燥感者130眼,占92.2%;有眼疲劳症状者109眼,占77.3%;有异物感者108眼,占76.6%。眼干、异物感、畏光评分与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正相关(r=0.177、0.297、0.172,均P<0.05);受检眼眼痛不适、畏光、视力波动评分与泪液分泌量呈弱负相关(r=-0.178、-0.197、-0.174,均P<0.05)。43.3%(61眼)患者使用视频终端。蒸发过强型干眼75眼,占53.2%;混合型干眼43眼,占30.5%;水液缺乏型干眼18眼,占12.8%;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3眼,占2.1%。

结论

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以轻中度干眼为主,症状与体征具有一定关联。蒸发过强型干眼是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7.2%。

引用本文: 欧阳维杰, 刘祖国, 孙旭光, 等.  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11) : 1038-104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128-0065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234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干眼是由多因素诱导泪液质和量异常,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所致的眼表慢性疾病,表现为患眼干燥感、异物感、刺痛感、烧灼感等,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重者可致盲。我国干眼患者约占全国人口的30%,且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及视频终端技术的普及,干眼患者的数量仍在不断增长。深入了解干眼的临床特点对于认识其发病机制和精准治疗十分重要。虽然已有较多的临床研究阐述干眼的临床特点,但这些研究中的共同问题是入组患者并不是临床首诊为干眼的患者,一些患者已经接受相关药物治疗,不能反映此病的本质特征。目前尚缺乏未接受药物治疗的干眼患者的真正临床特点的研究报告。基于此,亚洲干眼学会在中国、日本、韩国对未接受干眼药物治疗的首诊干眼的临床特点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探讨亚洲地区罹患干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按照上述各国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的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为亚洲地区干眼的共识制定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本研究经过亚洲干眼学会同意,对中国首诊干眼患者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