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12) : 1164-116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08-00247
摘要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供体中央植片厚度(CGT)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远期影响。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接受DSAEK手术并严格完成2年或以上随访的患者134例144眼。采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术前供体ECD;术后1、3、6、12和24个月,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术后ECD,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供体CGT。根据术后3个月供体CGT将患者分为薄植片组45眼、中等厚植片组66眼和厚植片组33眼,分别为供体CGT<100 μm、≥100~<150 μm和≥150 μm。根据角膜环钻切割的供体植片大小将患者分为小植片组31眼和大植片组113眼,分别为供体植片直径≥7~<8 mm和≥8~<9 mm。比较手术后供体CGT变化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析术后24个月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大小及CGT的相关性。

结果

术后1、3、6、12和24个月供体CGT分别为129.0(90.8,160.8)、115.5(93.0,146.0)、115.5(89.0,151.0)、112.5(94.3,146.8)和114.0(89.0,144.5)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7.369,P<0.001),其中术后1个月供体CGT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6、12、24个月,薄植片组、中等厚植片组和厚植片组以及大植片组、小植片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24个月时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呈强正相关(rs=0.783,P<0.001),与供体植片大小和CGT均无明显相关性(rs=0.141,P=0.093;rs=-0.044,P=0.600)。

结论

术前供体植片ECD越大,术后ECD越大;供体植片越薄、直径越大,DSAEK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越低。

引用本文: 顾绍峰, 彭荣梅, 肖格格, 等.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12) : 1164-116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08-0024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SAEK)具有排斥反应少、学习曲线短、手术风险小、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彻底推动了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在全球的广泛开展,并取代传统的穿透角膜移植术成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疾病的主要方法[1]。然而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对手术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研究发现,供体角膜内皮移植片越薄,则术后视力恢复越好,内皮细胞丢失率越低[2,3]。因而在传统的DSAEK基础上,发展出了薄植片手术方案,如超薄DSAEK[4]。但这一结论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有大量研究发现供体植片厚度与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无关[5,6,7],甚至有研究认为薄植片会增加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8]。而中国人的眼部解剖结构与欧美等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国外报道的DSAEK手术供体植片多为大植片,直径多为8.5 mm或以上[9],国内DSAEK手术的供体植片则多为小植片(直径多为8.0 mm或以下)。而关于小植片DSAEK手术移植片厚度和大小对术后ECD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国内DSAEK术后2年供体植片的厚度和大小对ECD的影响,为符合国人眼部特点的小植片DSAEK手术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