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雷帕霉素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1) : 88-9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203-00048
摘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等的并发症,也是造成RRD复位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在PVR相关的视网膜前增生膜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雷帕霉素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选择性地结合细胞蛋白FKBP-12,和FKBP-雷帕霉素相关蛋白(FRAP)的FKBP12-雷帕霉素结构域(FRB)直接结合变构从而抑制mTOR活性。雷帕霉素具有多种衍生物和类似物,通过对mTOR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发挥抑制细胞增生和调节细胞周期等作用,在PVR中对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PVR中胶质细胞的修复、炎症细胞的抑制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近年来,雷帕霉素在多种眼病中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对其在眼部给药方式的探索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证据逐渐全面。本文就雷帕霉素对PVR中RPE细胞及其他细胞的保护作用、用药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引用本文: 廖梦宇, 颜华. 雷帕霉素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1) : 88-9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203-0004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玻璃体后表面及视网膜表面大量纤维增生膜形成,这些增生膜组织收缩、牵拉视网膜,导致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或出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PVR也是造成RRD复位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参与PVR形成的细胞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视网膜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纤维细胞和肌纤维细胞。其中,RPE细胞在PVR相关的视网膜前膜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雷帕霉素(rapamycin)作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已被证实在多种增生性眼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雷帕霉素与mTOR信号通路,并分别对RPE细胞的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在PVR中所起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