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3) : 217-22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723-00524
摘要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结合文献报道,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结果

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纳入10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米巴病、抗叶酸耐受性、PI3K-Akt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凋亡、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疟疾、非酒精性脂肪肝、IL-17信号通路。

结论

牛黄可能通过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炎症调控等作用发挥对角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引用本文: 莫国艳, 陈吉军, 韩林涛, 等.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3) : 217-22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723-0052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牛黄(Calculus Bovis),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药用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是多种知名复方制剂的重要组成之一,如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片仔癀等[1]。研究显示,牛黄及其代用品有相似性状、成分、含量及临床疗效,为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的成分主要为胆色素、胆汁酸、胆固醇、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2];其药理作用尤为广泛,包括解热、镇痛、抗炎、镇静、降压、利胆、保肝、抗过敏、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等[2,3]。随着相关研究的大量开展与不断深入,牛黄具有的清心解毒、凉肝息风、豁痰开窍等传统功效也逐渐以现代医学、生物学方式进行阐释与挖掘,适应证得到拓展,近年临床应用牛黄或其复方剂治疗麦粒肿、细菌性角膜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也取得较好疗效[4,5,6]。然而,这些研究多聚焦于少数传统中药复方,针对单味牛黄的研究宽泛而浅显,缺乏系统的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因此,有必要对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作用通路进行预测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并为针对性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理念,既可强调中医药的整体性,又可体现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色,是一种可系统性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的方法[7]。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究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