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列线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4) : 405-40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528-00380
摘要

角膜屈光手术由于其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矫正近视、散光等。精准医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角膜屈光手术的精准性要求也随之提高,直接影响患者满意度。列线图作为屈光手术中的设计十分关键,需要手术前结合多个重要预测因素来量化个体风险。不同手术方式需要不同的列线图。本文对角膜表层手术、板层手术、模型算法和患者性别、年龄、预期矫正量、角膜曲率值、术前等效球镜度等可能因素对其预测值产生的影响分别进行阐述。同时,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列线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和对列线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参考,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精准性,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术后视觉质量。

引用本文: 梁爽, 王雁. 列线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 41(4) : 405-40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528-0038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593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1983年美国Stephen Trokel医师发现准分子激光可以准确切削角膜开始,角膜屈光手术进入激光时代。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角膜板层屈光手术,1990年被应用于人眼,其特点是可以减轻角膜表层手术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减少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短。由于飞秒激光技术可以在不同深度和模式下进行飞秒激光的无刀片切割,并具有高精度的优点,近年,飞秒激光被引入角膜屈光手术制造角膜瓣的形成。飞秒激光辅助的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因手术更安全,应用逐渐增多。随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出现,此术式是基于飞秒激光的小切口摘除角膜透镜的无瓣手术,手术安全性更好。无论何种手术,均需要精准设计,但是不同的手术方式、个体差异、手术操作者及环境等不同,若想得到更准确、理想的术后结果,目前的设计是基于列线图的基础,如何使设计更精确,面临较大挑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