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视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生并逐渐加重,但也可在成年期发生和进展。本综述的目标是总结关于18至40岁年轻人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已发表数据,以全面描述该年龄组人群的近视特征,评估当前已知情况并探讨当前认识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通过对同行评议文献的回顾表征儿童发生近视的时间线和稳定年龄;估计成年近视的发生率;评估成年近视的进展速度,不论发生的年龄,不论近视是发生在大学期间还是之后;描述近视成年人的眼轴长度变化;确定成年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因素;报告已接受屈光手术的成年人的近视进展和眼轴长度变化;以及探讨近视管理和研究设计。成年近视在西方人群中较为普遍,占所有近视的1/3甚至更多,但在东亚地区较为罕见,因为该地区儿童时期的近视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有意义的近视进展在早期成年期仍然持续发生,20至30岁之间的平均近视度数可能增加1.00 D。较高的近视度数与近视相关眼部疾病和视力障碍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对于这个年龄组的近视患者,需要持续进行管理。儿童近视控制的方法也可用于成年人,但其疗效难以预测。成人近视控制研究的可行性受到所需时间的限制。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虽然大多数近视是在儿童时期出现和进展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屈光度变化在整个成年期仍会持续发生。在Goldschmidt的经典专著中,他[1]观察到一些人在身体生长停止后出现近视。他将这种类型的近视称为晚发近视。他还指出,这种近视通常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大量近距离工作。Grosvenor[2]根据发病年龄提出了4个分类:先天性、青少年时期发生的、早期成人时期发生的和晚期成人时期发生的。大多数病例为青少年发生的近视[3]。在Grosvenor的框架中,早期成人时期发生近视涵盖了从20岁到40岁左右的发病年龄。本文的重点是这个分类,但稍微调整了年龄范围。虽然一些研究者采用了Grosvenor设定的下限年龄20岁作为成年的标准[4,5],但其他人更常用且更便利的分界点是18岁,因为这是大多数人高中毕业并开始上大学的年龄[6,7,8,9]。以下将使用"成年近视发生"和"成年近视进展"这些术语。关于这个年龄以后的屈光度变化已在其他地方有所记载,很大程度上受到晶状体变化的影响[10],本文不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