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成年食蟹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参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1) : 12-1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416-00167
摘要
目的

测量成年食蟹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参数,探讨非人灵长类动物与正常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参数的相似度。

方法

对3只5岁龄成年食蟹猴的6只眼进行彩色眼底照相、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电图(ERG)等在体的眼科学检查,测定猴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区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1 000 μm、2 000 μm处的内外层视网膜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以及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等视盘参数和闪光ERG的生物学参数。比较不同眼别间各参数差异。参照既往已发表文献,比较各参数与正常人的相似度。

结果

正常成年食蟹猴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厚度为(252.31±4.79)μm,视盘面积为(1.89±0.05)mm2,杯盘面积比为0.14±0.01,RNFL平均厚度为(103.53±0.58)μm。暗适应0.01 ERG b波振幅为(66.75±7.29)μV,暗适应3.0 ERG a、b波振幅分别为(57.15±15.01)、(122.10±25.51)μV,暗适应10.0 ERG a、b波振幅分别为(72.98±20.14)和(131.67±13.78)μV,振荡电位振幅为(49.98±10.08)μV,峰时为(30.02±5.76)ms。明适应3.0 ERG a、b波振幅分别为(9.16±2.75)和(40.43±5.57)μV。明适应闪烁光反应峰时为(26.61±1.19)ms,振幅为(24.72±5.10)μV。左、右眼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蟹猴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平均RNFL厚度、ERG的波形和振幅等结果与正常人的视网膜参数相近。

结论

成年食蟹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与正常人相近,其作为临床前药物研究的实验动物,可参考健康人群的视网膜参数。

引用本文: 廖科人, 彭斌, 郑红梅, 等.  成年食蟹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参数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1) : 12-1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416-0016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食蟹猴为非人灵长类动物,其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相近,是研究人类疾病的最佳动物模型之一,常用于临床前试验研究。食蟹猴的眼球大小、结构与人类眼球相近,视网膜有黄斑中心凹,还具有立体视觉、色觉等视觉生理功能,是理想的眼科实验动物模型。食蟹猴常应用于眼科的药物研究领域、眼科细胞或基因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其在青光眼、糖尿病、黄斑变性等视网膜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食蟹猴价格昂贵,动物伦理也要求尽量减少其使用。因此,本研究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对成年食蟹猴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等测量,并探讨其与正常人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参数的相似度,以期为新药临床前研究和毒理药理安全评价中心的食蟹猴视网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