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是眼部重要的血管层,位于巩膜和Bruch膜之间。早期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表明,脉络膜是一个动态的、多功能的结构,其厚度调节直接和间接地受到各种生理学和视觉刺激的影响。本综述总结了脉络膜的解剖学特征和功能,并讨论了动物模型中显示的脉络膜、眼球生长调节和近视之间的联系;描述了量化人眼脉络膜厚度的方法和相关挑战;总结了研究脉络膜变化与各种视觉刺激和屈光不正相关差异的文献;并考虑了上述情况对近视的潜在影响。本综述还允许对以下假设进行检验:由药物、光学或环境刺激引起的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可预测未来眼轴增长的长期变化,以及短期脉络膜增厚可作为近视控制疗法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推测,但总体结论是目前的证据尚不充分。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脉络膜是眼部的血管层,位于巩膜和Bruch膜之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脉络膜参与了眼生长的调节,对近视的发展和治疗都有潜在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对脉络膜及其在近视中的潜在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由Wallman等[1]在1995年的一项研究引发的。对鸡的研究表明,脉络膜厚度会根据视网膜离焦的反应而调节,以补偿施加的屈光不正,而这些变化与眼的生长变化相关[2]。近视动物模型的后续研究为脉络膜在眼球生长调节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更多可信的证据,这表明脉络膜厚度的双向变化先于并预测了眼的生长方向[1]。在"近视和脉络膜"的文献搜索中,自1995年以来有2 060篇论文发表,而在之前的75年中,只有234篇。脉络膜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组织,其功能远远超出了为外层视网膜提供营养和氧气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