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黄斑下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5) : 448-45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1012-00125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2—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SMH患者12例12眼,其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1眼;男5例,女7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65.67±8.09)岁;人工晶状体眼2眼,合并白内障10眼;高血压9例,糖尿病2例。SMH持续时间为2~25 d,平均(14.67±8.03)d。患眼均行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采用OCT测量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观察患者手术后眼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BCVA(LogMAR)分别为1.58±0.63、1.12±0.49、1.07±0.44和0.59±0.19,不同时间点患眼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35,P<0.001),其中术后6个月患眼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CRT分别为(606.25±204.67)、(379.83±92.05)、(313.75±60.87)和(267.75±73.07)μm,不同时间点患眼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20,P<0.001),其中术后1、3、6个月患眼CRT较术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眼于术后3个月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随访期间6眼因PCV复发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共注射给药16次。术后1、3、6个月内平均抗VEGF注射次数分别为(0.3±0.5)、(1.3±1.4)和(2.7±2.0)次。

结论

在SMH的治疗中,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可提高患眼BCVA,降低CRT,减轻血凝块对视网膜的损伤,促进患眼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引用本文: 薛晓阳, 刘勃实, 李筱荣.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黄斑下出血的疗效观察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5) : 448-45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1012-0012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6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634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黄斑下出血(submacular hemorrhage,SMH)是由于动脉瘤样扩张的血管或管径增宽的血管破裂导致的,是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造成永久的视力丧失。除了PCV,动脉瘤、眼外伤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SMH。研究表明,黄斑下的血凝块可抑制视网膜层的氧气供应,干扰视网膜细胞代谢,而视网膜下血凝块的收缩和铁毒性可损伤光感受器细胞,导致黄斑瘢痕形成。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可导致视网膜外层明显变薄,提示出血引起了视网膜外层的明显损伤,视力预后较差。通常情况下,较少量的SMH可被自然吸收,而在SMH较多的情况下,保守治疗往往不能使SMH完全吸收,需要手术干预将其从黄斑区移位。目前,SMH的治疗方案可分为非玻璃体切割术和玻璃体切割术2种类型。其中,非玻璃体切割术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气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或联合治疗。由于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难以在视网膜下充分发挥作用,仅依赖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对于大量SMH的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多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气体填充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等联合治疗方式。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治疗较为安全和简单,但目前国内对于此术式及其术后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治疗SMH,并对术后短期内黄斑区解剖结构及视力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