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关注内引流与外引流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合理选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6) : 497-50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1225-00218
摘要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首要原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其致病机制复杂,但降眼压仍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主流的抗青光眼手术是通过增加房水引流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近二十年来,微创/微小切口抗青光眼手术(MIGS)逐渐成为青光眼手术的热点,国内也逐步开展相关术式,但临床效果并非完全理想。建议眼科医师应在充分理解房水流出路径的解剖、病理生理学特点和各种MIGS手术方式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各术式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选择内引流和外引流MIGS,规范化开展微创青光眼手术。期待未来能利用无创的多模式影像学手段协助术前评估术眼的结构和功能,为患者个体化选择和规划治疗方式,实现青光眼的精准治疗。

引用本文: 杨宏方, 卢文涵, 孙兴怀. 关注内引流与外引流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合理选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6) : 497-50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1225-0021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413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青光眼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不可逆盲的重要病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是其中的一大主要类型。目前研究认为,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早期预防、阻止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特点不同,POAG只能通过治疗来控制疾病进展。据估计,全世界约7 600万人患有青光眼,其中5 750万人受到POAG的影响。尽管POAG的致病机制复杂、学说众多,目前公认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通过药物、激光或手术降低眼压,其中20%~50%的青光眼患者在其一生中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抗青光眼手术实质上即为降眼压手术,原则上青光眼眼压升高的病理机制主要为房水外流受阻,因而针对该病理环节的手术主要是增加房水引流。众多手术方式中,我们所熟知的小梁切除术和传统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是增加房水引流术式的经典代表,其中小梁切除术是各国青光眼指南所推荐的"金标准"术式,应用最为广泛。近二十年来,多种新的抗青光眼术式不断涌现,创口越来越微小,我们统称为微创/微小切口抗青光眼手术(microinvasive/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MIGS)。MIGS已成为目前抗青光眼手术的热点和一大趋势。国内也在逐步开展这类手术,但临床效果并不如意。究其原因,存在着部分术者对相关术式认识较片面,甚至对其手术设计原理未深入理解,就开始在临床上实施相关手术,以求新求快的问题。目前已有众多不同类型的MIGS手术在国内开展,还有不少新的术式在不断研发问世,合理选择相应术式为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清楚理解房水流出路径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以及各类手术方式的设计原理,以利于规范化开展MIGS,并获得最佳手术效果;同时,也激发我们思考,如何改进和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青光眼术式。青光眼新术式的出现都是基于青光眼眼压升高的基础研究发现,因此,了解并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对临床上MIGS的正确合理应用很有必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