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环境污染与DR的关系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8) : 758-76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228-00719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由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人群中重度视力损伤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DR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仍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确认的部分环境污染物,如空气颗粒物、硫化氢、钴、镉、铯、邻苯二甲酸酯、甲基乙二醛和2-哌啶酮等,可能会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通路增加DR的发病风险或加速病程进展。为了明确环境污染物暴露与DR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具体的发病机制,并进行对环境暴露量化测量的纵向研究。本文就包括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化学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物与DR相关的近期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和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袁天宜, 邹海东. 环境污染与DR的关系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8) : 758-76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228-0071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79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高血糖状态下并发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网膜病变,近20年来,全球DR年发病率已达到2.2%~12.7%,其进展率为3.4%~12.3%。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已高达18.8%~26.1%。按照严重程度,DR可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DR早期发病隐匿,当患者感到视力明显下降时,往往已进入PDR期,此时治疗预后较差。在欧美发达国家,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中重度视力损伤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DR也已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至今,对于DR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已知与DR发病有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释放等。目前已知可用于人群防控、与DR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变,不断有新的DR相关因素被发现,如环境污染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