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
不同方法检测血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比较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35(11) : 934-938.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9.11.003
摘要
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质谱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建立质谱法测定健康成人立位血醛固酮浓度参考值范围。

方法

化学发光法(进口、国产A、国产B 3种检测系统)、放射免疫法、质谱法检测138名健康成人、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醛固酮浓度。

结果

不同方法测定的血醛固酮浓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质谱法与化学发光法(进口、国产A)测定血醛固酮浓度呈正相关(r=0.776, P<0.01; r=0.805,P<0.01);与化学发光法(国产B)测定血醛固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058,P>0.05);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呈低度相关(r=0.338,P<0.01)。Bland-Altman分析示3种方法检测血醛固酮浓度不具有一致性。以P2.5~P97.5建立的质谱法测定成人立位血醛固酮浓度参考值范围为15.2~222.2 pg/ml。

结论

不同方法测定的血醛固酮浓度一致性较差,测定值间不能直接相互替换;临床上使用不同检测方法可能需要采用不同参考值范围。

引用本文: 郑枫凡, 宋颖, 杨淑敏, 等.  不同方法检测血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比较 [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 35(11) : 934-938.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9.1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3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88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其主要作用于肾脏,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血中醛固酮浓度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Liddle综合征等疾病筛查及诊断的重要指标。血醛固酮增高也是心脑血管事件、慢性肾脏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因此准确地检测血醛固酮浓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醛固酮浓度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质谱法。质谱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势,成为醛固酮浓度测定的"金标准",但因其成本及检验技术要求较高,临床开展受限,故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然而,鲜有将其与质谱法比较,并验证其准确性的研究报道。此外,目前尚无基于我国人群建立的质谱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的参考值范围。故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方法测定血醛固酮浓度的一致性,并建立质谱法测定成人立位血醛固酮浓度的参考值范围。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